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展开分类
收起分类

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是热熨疗法的一种

2025-04-29 10:43:45

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是热熨疗法的一种,组成为中药和大青盐。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里即有用盐炒热后热慰治疗破伤风的记载。《素问·血气形志》里亦有“病生于筋,治之以慰引”的描述。《黄帝内经》所述“熨法”即热敷法,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现代临床应用通常是将中药通过炒或微波炉加热后包裹于棉纱布袋或毛巾内热敷,或将中药放入煎药锅内煎煮并保温,再用毛巾浸药液后绞干,裹于中单内外敷。

热敷疗法具有温热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至清代《理瀹骈文》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重要观点,标志着中医外治法的发展与成熟,也为现代中医外治法的传承应用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1-250429104915449.png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均需长期服药来缓解,但长期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耐药性等问题不容忽视。而热奄包治疗疼痛既有局部用药、透皮吸收、直达病所的优势,又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对中药药效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气伤痛,形伤肿。痛是气滞的主要证候。中药热奄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具有“内病外治、舒能通络”的特点。热奄包以粗盐为介质,所用中药多为具有驱寒温经、活血通络作用的芳香走窜、气味浓烈之品。中药与粗盐结合,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较好地起到止痛效果。

热奄包治疗疼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热奄包除了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外,尚具有热疗的作用,通过加热后产生的热力与封包中的中草药结合,产生药物热气,药物热气再作用于患处的肌肤。由于人体皮下血管丰富,患处病灶经皮肤充分吸收药物加热后的有效挥发成分,深入病变组织内部,增加药物吸收及利用率,使药物直达病所,有效地增加了药物浓度,达到局部高效给药的目的。

其二、相对于传统内服中药,热奄包通过施药于外(皮肤、孔窍、输穴)而力远于内,同时可避免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不良反应,从而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对体质虚弱或晚期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而言,中药外治更具优势。

其三、热奄包具有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止痛作用迅速,维持时间长,疗效可靠,无依赖性、成瘾性。

以下就中药热奄包治疗疼痛进行汇总。

骨伤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筋膜炎、骨质疏松疼痛、肩周炎等。

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如:脾胃虚寒性胃痛腹痛、急性肠胃炎、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偏头痛、癌症疼痛等。

妇产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如: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无痛人流后疼痛等。

皮肤五官科引起的疼痛,如: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症、干预治疗眼症疼痛等。

禁用病证:过敏体质或明确对热奄包所含某种药物成分过敏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有恶性肿瘤病史且正在行局部放射性治疗的情况;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心肺肾功能衰竭、周围循环功能障碍等其他危急重症情况禁用。

慎用病证: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及开放创口或皮肤感觉障碍者;严重心脏病患者。操作环境注意保暖避风,熨烫时力度均匀,热奄包加热后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不宜超过50℃。

使用方法:将热奄包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分钟,取出后敷于不适部位。可重复使用。